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1年)

作者: 时间:2022-04-24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1

授权学科

(类别)

名称:法律硕士

代码:0351

授权级别

□  

2022220


撰写提纲

一、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为满足山西治晋强晋对谙熟山西本土文化的高层次法律人才的巨大需求以及山西转型发展对应用型高层次法律人才的需求,2021年公司法硕培养树立了“人文情怀、崇尚法治、追求真理、奉献社会”的新的教育理念。

   一年来,学院积极参加山西法治建设,为山西转型发展提供了多项法律服务,成为在山西省具有广泛影响、在工科院校享有良好声誉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法律硕士学位点具有三个明晰的培养方向:政务法务方向注重培养员工政务法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商事法务方向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培养员工熟练掌握商事领域法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司法法务方向注重员工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该方向的导师基本都具有律师执业资格,能够将实践运用到教学中。                                                                                                                                              

   法律硕士学位点2021年引进博士副教授1名,2021年新增实践导师19名,新增2个教学实践基地, 2021年1月成为山西省司法厅行政立法基地,本学位点获得人才服务领域的4个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支持。

   本学位点2021年招生31人,毕业26人。就业率将近70%,多名研究生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2021年8月结合核心课程指南,优化了培养方案。教师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生评教平均分98分。

   公司加强了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严格招生。通过学院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过程监督。学院学术委员会严把导团队格和招生资格,2021年1名导师不允许招生,并建立了导师定期培训制度。严格执行研究生分流淘汰制度。学院在多种场合开展研究生学术规范及学风考风教育宣讲。

二、 目标与标准

(一)培养目标本学位点培养研究生的目标定位

   法律硕士学位点公司产品的目标: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2.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以及各行业领域德才兼备、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型、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3.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遵守宪法和法律,德法兼修,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循法律职业伦理和法律职业道德规范;4.全面掌握法学基本原理,特别是社会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术语、法律思维、法律方法和法律技能,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它专业知识,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二)学位标准符合本学科特点,与本单位办学定位及特色相一致的学位

授予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法律硕士学位点的学位授予符合本专业的学位特点,学院制定了与本单位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一致的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对获得本专业学位的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掌握的基本知识、应接受的实践训练、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以及学位论文的写作都有详细的规范要求。内容如下:

   1.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法律职业伦理原则和规范;掌握法学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法律语言、法律方法、职业技术和职业伦理等素养;能综合运用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能力,具备特定法律职业任职资格,或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能够综合运用法律和相关岗位所需的其他专业知识,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2.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应当形成法学一级学科为主干的专业知识体系,具有独立从事法律职业实务工作的知识和能力,具备特定法律职业准入资格和任职要求。研究生毕业时应当做到:(1)系统地掌握法律基本原理与规则;(2)具有正确判断与分析法律关系、运用法律思维去发现、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3)具有对法律规则做出理性判断的能力。

   第一,专业基础知识

   应当在政治理论、法理学、中国法制史(或中外法制史)、宪法学、法律伦理与方法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还应当熟练掌握民商法、行政法(含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法律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应当修满上述法律专业知识并获得相应学分。

   第二,特色方向知识

   为使研究生熟练掌握专门法律领域的知识和职业技能,公司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法律职业和相关行业法律实践的需求,自主设计政务法务、商事法务、司法法务三个培养方向和方向课程组。研究生通过上述特色知识的学习,能够培养和强化其在特定行业领域内的法律实务能力。

   3.获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在实践训练教学中,加强特定职业技能和职业伦理的训练。

   对于全日制法律硕士生的培养,提倡聘请实务导师与本院校教师合作指导研究生。全日制法律硕士生获本专业学位应当接受的实践训练是必修课,其具体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法律写作:除了掌握法律文书写作基本格式,更应当注重法律文书内容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规范性及法律分析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的技能培养。

   2)法律检索:含起草合同文件、公司章程、诉讼文书、 仲裁文书以及其他非诉讼法律文书和法律信息检索等的训练。

   3)法律谈判。

   4)模拟训练:模拟法庭、模拟仲裁、模拟调解。

   5)专业实习课。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或其他法律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的时间为3个月,可以累积计算。

   以上(1)至(4)项课程的教学,提倡聘请有教学经验的职业法律人员担任,或与本院校有实务经验的教师合作担任。

    4.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法律职业通用技能的培养。法律职业通用技能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和企业法律顾问等法律职业群中体现出来的共性的法律知识和技能要求,兼及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技能要求。法律职业通用技能具体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思维、法律语言、法律方法、执业技术五个方面。具体要求内容是:

   1)能够熟练地运用法律术语阐释法律事实与法律意见;能够运用法律职业思维和法律原理来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法律问题。

   2)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法律解释、漏洞填补、原则性条款和不确定概念的适用方法,能够在个案中进行法律推理。

   3)基本掌握各类诉讼程序,能够组织、熟悉民商事、刑事和行政诉讼程序,熟悉调查、取证和证据判断的一般规则和方法。能够熟练地制作各类司法文书。

   4)能够熟练地从事民商事和行政代理以及刑事辩护业务,较熟练地从事非诉讼法律事务(如法律咨询、谈判、起草法律文件或合同等)。

   上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当融入各门课程和实践性教学之中,可通过课程教学、实践、专题讲座与研究等形式来培养,并注重其综合应用。

   在特色板块的法务人才培养中,还要注重培养特定职业领域的法律职业能力,学位获得者能够较熟练地解决特定领域的法律事务。

   5.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综合反映法律硕士生在某一法律领域内综合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其专业特长和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法律硕士学位论文应当以法律实务研究为主要内容,提倡采用案例研究报告、调研报告、专项调查报告等。

   学位论文选题和内容应当着眼实际问题、面向法律实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理论与实务难题。法律硕士生通过学位论文写作来体现其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与知识综合解决法律领域中某一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的完成原则上应当包括以下程序:选题、开题报告及导师组评议、开题报告修改与反馈、资料的收集与调研、论文撰写与修改、论文学术规范检查、 匿名评阅与答辩。学位论文的准备(开题报告)应当设计相应的内容要求。

   学位论文评阅标准应当相对统一。学位论文的写作要突出问题意识,鼓励运用案例分析、立法例分析和定量分析等科学论证方法。论文篇幅一般不少于2万字。

公司严格执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授予标准,严把论文质量关,为社会培养合格法律人才,执行效果

三、 基本条件

(一)培养特色(本学位点的主要培养方向简介

本学位点紧密依托学校工科优势,形成以地方立法、监察体制改革、知识产权、法制教育等为研究对象的培养特色,重在培养员工横向知识的拓展能力和具备解决实践问题、适应和变通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方向为政务法务、商事法务、司法法务,与诉讼法学学位授权点形成实体法学与程序法学学科互补、应用法学与理论法学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研究格局。

1政务法务方向:强化特色方向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注重培养员工政务法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2.商事法务方向: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使员工熟练掌握商事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同时培养员工运用商事理论知识和商法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司法法务方向:注重员工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高,能够培养从事律师、企业法律顾问、司法机关法律工作的法律人才,以适应司法实际工作和有关理论研究的需要

(二)团队队伍骨干教师及团队队伍规模、结构情况,包括专任教师及

行业教师情况

    法律硕士学位点根据学科特点,合理考虑学缘结构、职称结构等,结合教师队伍的学科背景、年龄结构等开展人才队伍建设。

1.专任教师情况:专任教师26名,其中硕士生导师16名。在学历方面,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名,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6名,导师学历水平较高;在职称方面,教授2名,副教授11名,讲师13名,高级职称人数达到近50%,职称结构合理;年龄分布方面,45岁以下教师19名,占73%,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能够保证学位点教学和科研任务顺利完成。

   2.行业教师情况:法律硕士培养实行双导师制。2021年12月学院聘用了19位来自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的法律专家作为实践导师,充实了导师队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家2名,具有硕士学位的专家10名,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专家12名,实践导师学历、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合理,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能够充分开展学术交流和协同培养,对进一步培养员工的实务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科学研究本学位点1年来已完成的主要应用性科研成果或科研项

目情况

2021年,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1篇,出版专著2部,科研成果转化5项,纵向科研经费4.78万,横向科研经费16.5万元,课题经费总计21.28万。本年度,已完成应用性科研项目总计 7 项,其中软科学项目3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3项。目前在研科研项目总计11项。

(四)教学科研支撑条件本学位点支撑研究生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软

硬件设施,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情况

2021年,学院大力支持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以及实践基地的建设上给予重点投入,充分保障研究生的案例教学落到实处。

1.硬件设施和学术资源:学院投入20万元重建模拟法庭,更新了设备,配置了最新的实践教学设备,为员工开展实践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设施;本年度还投入近5万元购买北大法宝,为师生科学研究、案例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学院历来重视法学资料室的建设,及时更新法学图书资料,为员工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

    2.实践基地建设:学院与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太原铁路中院、太原市万柏林区法院等20余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实践教学合作关系,实现法律教育与司法实践的良性互动。2021年度,在原有基础上新增2家单位作为实践基地。

此外,学院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一是加强与实务部门协同培养,多次邀请高水平的法官等实务部门的人员入校讲学,拓展员工学术视野,鼓励员工研究鲜活的实务案例。二是院内组织员工开展“以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为研究点的学术活动。2021年,聘请19位实务专家担任实践导师,通过授课、讲座、指导等形式参与员工培养工作;组织了9场研究生明德学术论坛和学术沙龙,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动力。研究生科研成果丰富,发表论文共计12篇,形成了一批以实践为导向的科研成果,充分展示了学术培养和实践训练的效果。

(五)奖助体系本学位点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制度建设、奖助水平、覆盖面等情况

   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制度建设较为完备。目前公司研究生奖助体系可以分为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类,三类奖学金相互补充,覆盖全体研究生,能够保证每位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能达到奖励和鼓励优秀的目的。针对学校出台的国家奖学金评审规则,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结合学科特点,出台了补充细则,以利于研究生公平、公正参加评奖。2021年,学业奖学金发放58人次,共计27万元,国家助学金发放126人次,共计37.44万元。

四、 人才培养

(一)招生选拔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报考质量、录取比例、录取人数、生源结构情况,以及为保证生源质量采取的措施

1.招生计划完成情况

2021年,法律硕士点的招生计划为30人,报考人数为20人,录取31人。均为调剂录取,虽然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并不多,但申请调剂的考生人数较多,将近300多人,按照录取人数的1.5倍发放复试通知,招生能够得到保证。

2.生源结构情况

法律硕士点的生源为全国性生源,不限定行政区域,面向全国招生。员工主要来自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湖南、广西、四川等省份。由于考生申请调剂的积极性较高,所以选择余地大,生源质量较好。被录取的员工均已通过法考,且有一定比例的中共党员,部分考生在本科阶段表现优秀,有的考生入学前就从事过律师、法官或其他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

3.学院为保证生源质量采取的措施

1)组织招生宣传人员做好本校及省内外其他本科院校的招生宣讲工作;

2)注重制度建设,保障招生公平。为保障法硕招生复试工作的科学性、公平性、公开性和有效性,学院出台了《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研究生复试实施细则》,强化复试环节的制度建设,明确复试工作实行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3)注重员工实务能力,适当考虑“法考”成绩。法硕以培养德法兼修的应用型、专门型法治人才为目标,为实现招生与培养之间的有效衔接,在复试阶段,适当考虑考生的实务能力,将考生的法考成绩纳入到复试成绩综合评定体系中。

(二)思政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课程思政、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生党建工作等情况

1.课程思政方面情况

1)落实全面推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要求,落实导师是思政教育的“第一责任人”,2021年,学院导师队伍师德高尚,师风良好,导师赵锐荣获bat365官网登录入口2021年度“师德标兵”及2021年度“bat365官网登录入口课程思政优秀教师”。

2)学位点课程的建设、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等各环节中,将育人效果作为课程思政工作的落脚点。通过推进思政课程改革的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刘娟老师的省级教改课题“法学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课题成果在院内分享,为积极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优化培养方案,将《知识产权法专题》《宪法学专题》等列为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完善课程设计,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强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3)教材选取严格把关,有“马工程”教材的,统一使用;暂时没有的,尽量选用由国家同意编写和审查的权威教材;同时学院加强对教材引进的备案和审查工作,牢固守好思想阵地。

    2.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

法律硕士点配有专职辅导员一名,定期组织辅导员培训、交流,强化辅导员岗位责任,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学院副书记宏观统筹管理、团委书记抓好党团建设、科研秘书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具体事务的体制机制。

   3.研究生党建工作情况

公司注重把研究生党建工作作为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强学习、悟思想;强组织,筑堡垒;树典范,促发展,助推研究生成长成才。

1)筑牢“主阵地”,让思想教育“实”起来。多形式、多载体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抓好日常思想教育。坚持党支部学习、班团支部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学习,注重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同时,建立党团、本研联学模式,进一步发挥党建带团建、学建;在建党百年之际,探索开展了“沉浸式学习”“红色资源现场学习”“互动式学习”系列党课。利用公司研究生党支部作为学校示范党支部拨来的建设经费,利用科技楼五层开放活动室,合理布局,完善阵地建设。

2)畅通“主动脉”,让战斗堡垒“强”起来。一是加强研究生支部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建设,以创建示范党支部为契机,加强研究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培训和管理。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健全研究生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系列制度、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建立支部工作台账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工作有痕、查询有据;同时,完善“1带2联3”党员发展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员践诺承诺制度,实现了党员密切联系群众,也为吸收新鲜血液、储备后备力量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着力提升研究生党建工作活力,持续打造品牌系列活动,将研究生党建品牌活动的内涵与公司产品需求融合,实现研究生党建和公司产品互促共进,积极推进研究生党团学组织建立健全一体化管理运行。2021年,研究生党支部联合研究生分会连续举办了9场明德学术论坛和学术沙龙主题交流活动。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创新活动形式,把研究生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常态化、制度化,举办了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开展了“铭记政治生日,永葆初心使命”毕业生党员过政治生日、“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经典诵读、“学党史,明初心,知使命”党史学习、“学党史、祭先烈、勇担当”缅怀先烈、“忆英勇先烈、续革命精神”红色观影、“百年党史青年说”等系列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参与了学院“一院一品”读书文化月系列活动等,通过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不断强化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3)锤炼“主力军”,让模范作用“亮”出来。一是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以上率下,带头联系党、团、班级组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建立公司党员领导干部点对点联系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党员领导、老师和党务工作者在研究生支部建设中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二是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在学习、科研、生活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研究生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党员挂牌系列活动;研究生党员中多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积极参加校内外科创活动并获奖;疫情期间,学院部分研究生党员、积极分子率先垂范,冲锋在先,投身校院、家乡疫情防控第一线,让学院研究生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课程教学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教材建设情况

1.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情况

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分为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基础理论课包括《学科前沿与研究方法》《法律职业伦理》《民法与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专业课包括《刑法与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原理与实务》;选修课包括《法理学专题》《宪法学专题》《仲裁法专题》《证据法专题》《犯罪学专题》《环境资源法专题》《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专题》《知识产权法专题》《企业公司法专题》《中国法制史专题》。各课程的主讲教师均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的专业教师担任,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者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且,每门核心课程均能保证由两名以上教师担任主讲教师。

2.课程教学质量和改进机制

公司高度重视本学位点的课程教学质量。一方面,对于核心课程主讲教师的任职资格有着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对于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有着很高要求,授课内容应具有专业性、前沿性和拓展性,授课方式要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与统一。为能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本学位点建立了持续改进机制。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教学进行督导;课程结束后学院组织员工评教,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予以反馈;学院相关负责人组织员工代表进行座谈,对于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充分进行沟通;学院召开教学会议,专门研究如何解决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从员工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情况来看,教学效果良好,员工满意度较高。授课教师热衷于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适应员工创造性能力培养的教授方式。

3.教材建设情况:

公司鼓励教师在教材建设方面投入更多力量。有的主讲教师自主编写课程讲义。

(四)导师指导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情况,行业产业导师选聘,研究生双导师制情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执行情况,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

   本学位点为了保障导师质量,对于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双导师制,对于导师指导研究生有明确的制度要求,并督导其执行情况。

1.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和考核情况

   1)导师队伍选聘规范。

公司依照《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与招生管理办法》,选拔优秀的申报人员作为硕士生导师。在遴选年度,学院组织符合职称、科研条件的教师自愿申报。遴选中,综合考虑申报人员的职业道德、科研能力、学术成果等因素,进行材料的初审和投票表决,申请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认真审核通过并签署意见后,提交校学术委员会审核。导师承担科研项目的情况是硬条件,对于外聘硕导遴选程序与本校硕导相同。而且,本学位点充分发挥实务部门协同培养的作用,积极开展行业产业导师选聘,多次邀请高水平的法官、检察官及律师入校讲学,切实落实双导师制。经遴选,2021年,本学位点新增校内导师3名,选聘实践导师19名。

2)导师队伍培训积极。

公司组织硕士研究生导师参加学校的岗前培训,督促新晋导师履行好岗位职责。通过团队建设群,开展导师经验交流探讨。经验丰富的导师为新晋导师介绍研究生教学经验、教学方式、以及公司产品模式等,提升新导师的执教能力。学院还定期派导师对外学习交流,通过观摩、学习、培训等活动,提高导师对于研究生教育的认识,将培训收获付诸实践。2021年,学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与学位论文指导》《学术育人与师生共同体》《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2021版)》《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公司产品方案》《研究生经费管理与使用》等多次培训。

3)导师队伍考核严格。

公司依照《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硕士研究生考核管理办法》,本着“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从职业道德、科研条件、履行导师职责等方面,每两年度对于硕士生导师进行考核。由硕士生导师填写考核表并附相关证明材料,学术委员会认真审核,对于考核结果写出明确的审核意见,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通过考核机制,激励导师认真履职。经考核,2021年本学位点取消了1名导师的招生资格。

2. 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执行情况

公司要求研究生导师必须严格遵守教育部制定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制度要求,强调导师是公司产品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

2021年,针对“熟鸡蛋返生孵小鸡”论文造假行为的文章开展典型案例教育、转发《教育部公开曝光第八批8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起到警示教育作用,面向16位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导师解读教育部《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八大准则。研究生导师们能够坚持正确思想引领、科学公正参与招生、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学位论文质量、严格经费使用管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执行情况好。

(五)实践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成效,包括制度保证、经费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情况等

公司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实践教学,通过制度规范、经费支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凸显研究生的培养成效。

1.公司与26家教学实践基地建立合作关系,2021年安排研究生去太原铁路中级人民法院、太原市万柏林区人民法院、山西省明坤律师事务所、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实践基地开展实习。各实践基地与学院协同培养研究生,学院聘请法官担任研究生实践导师,邀请法官、律师进校开展讲座,并与学院共同申报研究课题。

2.学院修订了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实习方案》;出台了《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研究生实践环节管理办法》,培养方案中为法律(法学)研究生开设有法律写作、法律检索、法律谈判、模拟训练 2021年以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为研究点,研究生举办论坛7场,学术沙龙2场;多名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著作编写、法规梳理及案例库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实践能力。公司在实践教学、协同培养方面的制度建设和经费支持能得以全面的保障。

(六)学术交流(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基本情况

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参加或导师推荐的各种线上与线下学术交流会议,从中开拓了学术视野,增长了专业知识,员工了解与掌握了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提高了科研水平与实践能力,提升了论文写作质量。

(七)论文质量(体现本专业学位特点的学位论文类型(如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艺术作品等)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强化专业学位论文应用导向的情况。本学位点学位论文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的情况和论文质量分析

   学位论文是衡量公司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学院严控论文质量,严把学位授予。

1. 在学位论文规范方面:学院专门制定了《法律硕士学位标准》(下称“标准”)。

该标准关于学位论文的要求重点强调了法律硕士学位论文应当以法律实务研究为主要内容,学位论文选题和内容应当着眼实际问题、面向法律实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理论与实务难题。提倡采用案例研究报告、调研报告、专项调查报告等。学位论文的写作要突出问题意识,鼓励运用案例分析、立法例分析和定量分析等科学论证方法。法硕毕业论文实践性较突出,论文形式较多,实务写作训练较多。

2.在学位论文评阅规则方面,建立了规范而细致的评阅规则事项。

具体包括“选题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权重10%)、“创新点或取得的成果”(权重40%)、“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权重20%)、“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权重20%)、“论文规范及写作水平”(权重10%)。在“中期检查”、“预答辩”、“外审评阅”等学位论文质量把控流程中严格落实上述评阅规则。学位论文评价体系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要求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在进行论文评价时,不仅要对每项指标做出定量判断,还要提出确切的评价意见,指出优点和缺点,全面保障论文质量。

3.在学位论文保障机制方面,学院通过“师德师风教育”“研究生指导教师定期培训”“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及“研究生分流淘汰”等机制保障学位论文质量。

集团制定的导师考评机制中,也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作为评价导师工作的重要指标,通过奖惩措施调动导师的积极性。为满足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院实行双导师制,论文选题经过实践导师的审阅,选题能够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有一定的职业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论文写作过程中强化运用对策研究、政策评估、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式。论文质量较高,形成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如以网约车行政法规制、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商会法律治理、城中村改造补偿、僵尸企业破产等为选题的研究与调查,为山西省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政策建议与智力支持的作用。

   为全面提升学位论文质量,本学位点自2020年起,所有学位论文进行校级盲评。从2021年的评审结果来看,学位论文成绩总体向好,学位论文的选题质量、创新点及学术规范等获得评审专家的认可。从总体成绩来看,2021年共有26篇学位论文送交“教育部学位论文送审平台”评审,其中10篇成绩为80分以上,13篇成绩为70至79分,3篇成绩为60至69分。从评审专家给出的评审意见来看,论文选题普遍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水平能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例如:“文章选题非常好,很新颖,论文选题极具司法实践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本论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参考价值” “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可行。论文研究思路清晰, 结构体例比较完整,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对相关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比较到位

(八)质量保证(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分流淘汰机制等情况)

   严格的质量保障机制是公司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此,学院从人才培养全过程监控、学位论文过程性考核、研究生淘汰分流机制及指导教师管控责任等方面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1. 在培养环节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方面

公司从培养方案与学位标准进行顶层设计,从制定规范性文件为抓手,以培养环节全过程督导为举措,全面加强管理。2021年,学院优化了法律硕士培养方案。严格落实学院制定的《研究生实践环节管理办法》《研究生教学工作督导细则》《研究生课程调课管理办法》等制度。学院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开展教学督导和组织生评教,对研究生教学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研究生工作部编发了内容全面、规则详实的研究生手册,持续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学术伦理要求和学术规范指导。研究生签署了学术诚信承诺书。学院严格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及预答辩,严格课程考试,落实了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

2.在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方面

严格落实学位论文过程性考核机制。学院通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预答辩——学术不端检测——外审评阅——论文答辩”全流程管控,提升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性。压实导师、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等管控责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申请人培养计划执行情况、论文评阅情况、答辩组织及其结果等进行了认真审议,承担了学术监督和学位评定的责任。学位论文的书写执行了法律硕士的学位论文规范,并进行了严格的盲评。学位论文实行了公开答辩,接受了社会监督。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原始记录均能较好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3.在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方面:

压实指导教师“第一责任人”职责。导师是公司产品第一责任人,严格把关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写作发表、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性。凡在上级管理部门组织的学位论文抽检中出现“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暂停招生一年。

(九)学风建设(本学位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展情况,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情况

   1.学位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展落实情况

   1)学院严格落实学术规范、学风制度建设与教育

集团高度重视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颁布了《研究生学位论文不端行为认定及处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学术规范行为和学术不端行为处罚细则。为贯彻落实学校学术规范教育要求,夯实公司研究生教育的学术规范基础,公司在法律硕士培养要求中即明确,法律硕士生应当恪守学术规范,讲究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反对抄袭剽窃,反对弄虚作假,反对粗制滥造和重复研究,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为此,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导师学术规范训练、日常学术教育、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期末考试等多种场合,开展了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及学风考风教育的宣讲、教育,配合学校进一步抓好和落实学风建设。学院还通过导师培训会议、团队建设会议和研究生会议等对导师、研究生管理人员和研究生开展师德师风、学术科研道德教育、诚信典型案例和学术不端警示教育。

   2)学院在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中注重学术规范训练

公司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实践环节强化研究生的学术训练。为使员工受到规范系统的学术训练,法律硕士培养方案中专门开设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学科前沿与研究方法》课程,加强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和规范的培养;在培养方案必修环节中设置了《法律检索》和《法律写作》等实践训练课程,通过开展专门论文写作训练,为员工学术训练创造条件。2021年12月学院购入北大法宝数据库,为师生学术研究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和丰厚的理论素材,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科研积极性。在校学习期间,学院还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开拓学术视野,达到学术训练的目的。

   3)切实发挥导师学术规范指导作用,严把论文写作过程监控关

导师是公司产品的第一责任人,公司导师采取各种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学术训练方式,使员工养成遵守学术规范的习惯。如导师通过组织学术沙龙、读书交流、学术论文基本写作方法指导、学术文献鉴赏分析、学术论文撰写批阅等方式,强化学术规范理念,对员工进行学术规范训练。在论文的指导过程中,从选题、开题准备到论文写作,制订相应的论文工作计划。学院严格执行研究生分流淘汰制度,学院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从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匿名评审、公开答辩等各个环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在开题环节,员工须上交研究综述和导师签字的开题报告后,方可参加开题答辩,答辩分组时,实行导师回避制,答辩后导师组集体评议决定答辩成绩,一次开题答辩未通过的员工需进行二次答辩;在中期检查中做到严格规范,中期考核材料要求齐全,中期考核结果要记录在册,作为保证论文质量的有力监控环节。导师还积极鼓励、引导专业型法律硕士研究生撰写和发表实践性、案例分析类论文或研究报告,有针对性地训练专硕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2021年学院有1名法律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并发表专业案例分析论文1篇。

   2.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情况

   公司高度重视学风教育,坚决惩治学术不端,并在研究生的培养上建立了分流淘汰机制。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教育中学术规范的重要考核方面,因此,学院严格论文质量,严把学位授予关。为此,学院通过对论文答辩前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盲评和学位授予后的论文抽查,确保学位授予的质量。整个学位论文评价体系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要求专家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对每项指标做出定量判断,还要提出确切的评价意见,指出优点和缺点。根据学校及学院的相关规定,因学风不正造成的科学研究中的错误,足以导致论文中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结论不成立,如发现此问题,则坚决收回和取消该生由该论文而得到的奖励或荣誉。答辩前发现的,取消该生答辩资格;答辩后发现的,提请学位评定委员会撤销其学位。凡因学风严重不正和违背学术道德而受到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处分或受到取消答辩资格、撤销已授学位处理的研究生,一律不得以任何身份、任何形式在本校申请学位。2020年学院有1名法律硕士研究生因盲评未获通过而延期毕业。

(十)管理服务(专职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在学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情况等)

   1.管理队伍

   公司研究生专职管理人员一名。

   2.管理制度

   公司历来重视员工权益的维护和保障,在研究生权益保障方面,相关规章制度、申诉机制健全。有如下举措:

   1)公司严格执行学校有关员工权益保障的规章制度,在具体环节中予以贯彻落实。对于影响员工权利、义务的事项中,从程序上保障员工的切身利益。具体有如下做法:第一,研究生评先选优方面。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先选优,公开评选条件和过程,对于评选结果予以公示,在公示期间允许员工提出异议,针对员工的异议,说明理由,给予答复。第二,有关论文答辩学位委员会的决定、学位授予的决定,允许受到不利决定的员工提出申辩,保障其维权途径。第三,有关专业课程成绩,员工如有异议可以查询,并说明理由。

   2)对于学校有关规则结合学院学科特点予以细化。例如,公司在学校规则的基础上,建立公正、规范的员工奖学金评定补充细则。公司在研究生奖学金评定中,严格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学校相关规章制度执行。为了保证奖学金评定的公正、公平和规范,公司还出台《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补充细则》,结合公司公司产品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对学术科研、社会活动等项制定补充细则,通过评分标准的具体量化以实现评定工作的客观与公正。

   3)学院发挥好学校与广大研究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学院研究生管理旨在全心全意为研究生服务,通过座谈、调查等形式了解研究生诉求,及时反映研究生生活、学习、科研等各方面权益诉求,充分合理有序地表达和维护研究生正当权益,助推研究生成长和进步。

   4)疫情常态化下研究生工作稳步推进。为确保教学、论文平稳有序和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疫情期间,及时出台了多项方案,组织网络教学。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完成了毕业论文各环节,保证了论文质量。其他研究生管理工作也通过线上得以顺利开展。

   3.员工满意度

   根据《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研究生教学工作督导细则》,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督导工作,执行督教、督学、督管的职能,针对员工对导师、教研室、学院的满意度及意见建议进行了调查。

   从员工反馈情况来看,员工对于课程设置较为满意,认为知识体系安排合理,对于教师的授课效果总体上比较认可,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缺课现象非常少。从学习的奖励机制放面,分不同等级评定奖学金,大部分员工满意,认为能够起到激励学习的动力。从导师的指导方面,员工对于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指导态度、科研能力、指导方式认可程度高,认为能够从导师和导师组得到系统的学术训练。从学习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方面,大部分员工较为满意。

(十一)就业发展(本学位点人才需求与就业动态反馈机制建立情况,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报告发布情况,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和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情况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2021年,授予学位人数26人,其中就业人数达18人,毕业生毕业当年就业率近70%,其中党政机关5人,其他事业单位4人,国有企业2人、其他6人。在法学专业存在就业间隔期的情况下,其余的同学业在毕业后从事了自己理想的工作。

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和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了解到,公司研究生素来以“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勇于创新”受到用人单位的赞许,公司早期的硕士研究生很多已经成为单位的中流砥柱,在不同行业发挥着法科人才对于法治建设的作用。

五、服务贡献

   2021年公司法律硕士学位点实践“人文情怀、崇尚法治、追求真理、奉献社会”的新的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山西法治建设,为山西转型发展提供了多项法律服务,成为在山西省具有广泛影响、在工科院校享有良好声誉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以自身发展积极助力我省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

(一)科技进步(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进步情况

在学位点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方面,2021年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聚焦互联网时代版权许可模式的重大变革,深入研究回应实践争议。

硕士生导师赵锐副教授出版著作《互联网环境下版权许可制度研究》,探讨了版权许可制度的理论基础、互联网环境下版权许可制度面临的困境,从不同角度对互联网环境下版权许可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版权许可制度应当以私权自治为基础、以实现版权人利益和促进作品利用为目标、以因应互联网传播技术的发展为主线进行制度变革和创新,对我国互联网环境下版权许可制度完善提出了建议。

2. 针对我国技术调查官在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中的作用发挥情况,详细分析制度关键环节,提出完善建议。

硕士生导师赵锐副教授与研究生魏思韵合作发表论文《知识产权诉讼中技术调查官的理论反思与制度完善》,对我国技术调查官的人员设置、参与审理、工作模式进行梳理,对技术调查意见是否应当公开、是否可优于其他技术查明结论、独任式可否确保查明技术事实、是否要构建技术法官制度等问题进行全面反思,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该文自2021年12月发表以来,在短短两个月之内下载量就达到130多次。

3. 紧密关注信息时代大数据的应用发展,受邀出席高峰论坛。

硕士生导师卫霞副教授参加了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我国首届数据法治高峰论坛,与参会学者针对数字技术、数据治理与智慧法治进行学术对话,深入研讨数据权属及其体系、数据行为规则及其体系、数据安全、数据平台与算法治理以及数据法治人才培养等话题,并就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以及5G等数字技术与智慧立法、智慧执法、智慧司法之间的互动进行了热烈研讨。

(二)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在学位点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面,2021年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着眼企业发展现实需求,以科研助力企业产权保护与风险防范。

其中硕士生导师段丽副教授主持研究15万元的横向课题“企业犯罪风险防范与企业合规设计”。企业合规是法治社会背景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刑事合规则是企业合规的基石。刑事合规具有降低企业刑事犯罪风险、预防公司犯罪、强化公司治理、构建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作用,刑事合规对于我国民营经济治理的现状——传统的“重打击、轻预防”的企业犯罪治理方案,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并可推广应用于我省数百万计的大中小型企业发展。硕士生导师扈晓芹副教授主持研究横向课题“企业产权的刑事保护”。目前阶段加强产权刑事保护的重点是要强化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财产权益的保护,此项研究对于法律的正确实施,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2. 紧跟中央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战略,对空间规划体制改革中的政府职能转变做出研究。

硕士生导师戴加佳主持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计划类项目“国土空间规划的行政法治研究(2021W085)”,此项研究对于推进空间规划的法治建设,加快完善规划实施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规划实施向依靠法制手段转变,加强空间规划的执法和司法效能,规范政府规划权力的形式,完善财政转移、生态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等公共政策,推动空间资源优化利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3.围绕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执法环境、社会环境展开研究。

硕士生导师王亚利副教授出版专著《行政执法效能的程序保障机制研究》,该书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共计30余万字,深入探讨程序机制对于执法效能提升的重要意义,对行政程序的立法完善提出详实中肯的建议。此项研究对于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努力转变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以精准执法服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外,从外部环境保障经济发展方面来看,硕士生导师段丽副教授受山西省法学会邀请对我省三零单位创建工作进行专家论证,论证意见被认可采纳。硕士生导师王亚利副教授主持山西省法学会理论研究课题“山西省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运行的实效性考察”,此项研究立足实证调查,从法院司法审查角度切入,在案例分析基础上系统考察我省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运行情况,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客观呈现我省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司法审查图景。

4.围绕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问题进行研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硕士生导师高美艳副教授主持研究山西省哲社规划办基础研究课题“山西省生态环境损害司法救济路径选择问题研究”。硕士生导师郭宇燕副教授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论文《环境公益诉讼中的生态损害价值鉴定费过高的解决路径》。这两项科研成果都将对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机制,促进“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改革理念深入人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5.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

硕士生导师郭宇燕副教授和研究生王聪发表论文《互联网经济下新业态从业者劳动权益保障的思考》,截止目前这篇论文下载量已达700多次。公司罗芳老师发表论文《对未续签劳动合同应否适用二倍工资罚则的思考》。这两项科研成果问题意识突出、分析视角新颖、具有重要的实践推广价值。

(三)文化建设(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情况

在学位点发展促进文化建设方面,2021年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积极投身弘扬法治文化的时代潮流。

硕士生导师卫霞副教授受邀参加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主办、法治文化研究所承办的“法治文化的中国话语与学科发展”高端论坛。会上卫霞副教授积极发言,与参会学者共同探讨了法治文化的价值基础与历史语境、当代中国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法治文化的历史经验、话语体系、阵地建设、学科发展等专题,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会继续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为法治文化学科的发展添砖加瓦。

2.积极推动我省法治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工作格局。

硕士生导师高美艳副教授受邀参加山西省法学会“中非法治研究基地”揭牌仪式,作为我省涉外法治人才库专家和实务法律工作者代表,与毛里求斯经贸园区外籍法律工作者代表举行了线上视频交流研讨,并作主题发言。发言重点汇报三个问题:首先,为将山西晋非文旅集团子公司——毛里求斯晋非经贸合作区打造成中国“一带一路”的支点,必须要实现企业合规和法务的平衡。第二,在毛里求斯晋非经贸合作区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大部分企业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上,应关注合同订立的各个阶段。第三,在企业对境外应诉的问题上,秉持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不打无准备之诉。会场气氛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通过立法咨询、课题研究,深度参与省内以及全国立法工作。

硕士生导师段丽副教授对《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提出修订意见,其成果被山西省妇女研究会采纳;对《山西省动物防疫条例》(修订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其成果被山西省司法厅采纳。硕士生导师王亚利副教授等对《山西省养犬条例办法》(草案)提出立法修改建议,其成果被山西省司法厅采纳。硕士生导师赵锐副教授等对《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草案)提出立法修改建议,其成果被山西省司法厅采纳。

4.参与证据科学国内国际高端论坛,开展证据法学与法庭科学相结合的证据科学研究,促进法治建设和实现司法公正。

硕士生导师高美艳副教授受邀参加司法部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主办的法大—京师证据科学高端论坛以及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证据科学国际研讨会和司法权的制约研讨会,与参会专家就证据科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论、证据法的哲学基础、法庭科学中的统计学、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报告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Copyright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AllRightsReserved.  
   通讯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窊流路66号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邮编:030024,单位电话:0351-6998157,电子邮箱:fxy@tyust.edu.cn